回顾厦门疫情防控,聚焦公卫队伍建设——“医鹭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抗疫工作访谈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关于“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优化防控措施,提高疫情防控针对性”和“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重要讲话精神,了解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内容,学习总结厦门市疫情防控经验,公共卫生学院“医鹭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9月13日前往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访谈活动。本次访谈对象为厦门市新冠疫情防控首席专家王明斋,实践队成员来自研究生第十党支部和研究生第十团支部。
实践队对厦门市新冠疫情防控首席专家王明斋进行访谈
“疫情暴发难防控,疾控专家有奇招”
问:请问疫情防控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如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912疫情后,政府部门提高了对流调溯源工作的认知和改变,加强了流调溯源队伍的建设,将流调溯源提升至疫情防控中提纲挈领的地位。虽然毒株不断变异,疫情处置与发展趋势预测越来越难,但是掌握了流调溯源的重要方法,疫情防控工作就有了很大优势。
问:奥密克戎变异病株较于德尔塔病株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容错空间小,反应时间短!这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奥密克戎变异病株较于德尔塔病株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大不同。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传播能力更强、传播范围更广的特点。奥秘克戎病株出现后,疫情传播场景逐渐随机化,隔离场所破防情况屡次出现,这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机动性,应变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防控有经验,疾控专家有反思”
问:请问《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九版)》给防控办的工作内容带来了哪些改变?
答:为了缓和疫情防控与正常生活之间的矛盾,开始实施落地核酸检测、三天两检、48小时核酸证明等措施。其中核酸检测是第九版防控方案的重中之重,但是也给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问:目前厦门市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如何?
答: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重要且必要的,但考虑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时间空间差异、实际应用效果可能不如预期等问题,也会根据不同的疫情防控形势进行调整和修订,尽可能根据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但目前仍缺少强有力的团队来提供技术支持。
问:厦门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答:偶然性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意识到流调溯源的重要性,提升流调速度,改进工作模式,多管齐下,协同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快响应、稳统筹的流调溯源队伍。常态化核酸检测不能停,疫情研判和政策协调也是疫情防控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疫情经验要学习,厦大学子有方向”
问:厦大的学生预备队对厦门疫情防控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首先厦大学子的加入加快了流调溯源的速度,派出的同学基本素质高,经过相关流程的简单培训,能快速上手电话流调、密接询问、报告撰写等工作,对疫情防控工作有相当的贡献。其次是对学生自身的作用,如果没有作为一个亲身体验者和实践者,同学们就不会有机会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有了现场工作能力的锻炼,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问:作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掌握怎样的技能?
答:疾控整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就是解决公共卫生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论是新冠还是其他的公共卫生事件。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建立公共卫生思维,具备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基本素养。
厦大学子疫情防控防控指挥部工作心得分享
罗丽:转眼间,在厦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为期6个月的工作期限就结束了,在这6个多月的实习期间内,我主要跟随王明斋老师和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每日厦门市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健康管理一览表的更新整理,以及各省市防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信息收集。在此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每一位公卫人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而我也被这种前赴后继、砥砺前行的精神所感染,将以更饱满的斗志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黄杰锋:时光荏苒,为期6个月的防控办工作已结束。在王明斋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指挥部期间负责各省市入厦防控政策、收集整理全国疫情每日情况等工作。无论是高中风险区域入厦工作,或是全局把握疫情趋势,作为指挥部的一员应从群体、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等多维度角度出发,考虑不同防控措施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时限虽短,但所学到的经验确是用其一生。
厦门市新冠疫情防控首席专家王明斋与实践队队员合影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深入学习了不同于一线工作人员的指挥部工作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思想高度,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实践队将反复学习本次访谈的内容,认真体会其中的抗疫精神,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未来公共卫生发生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文 / 邓彬 倪秀冶 刘婵 李卓阳 罗丽 卢忠华 陈遇洁
图 / 罗丽 陈遇洁